提升扬尘治理效能 守护高品质生活环境
新都区三河街道地处成都北大门,毗邻成华区、金牛区,是新都区距离成都最近的街道之一,大件路、蜀龙路、绕城路等多条重要道路过境,地理位置优越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,建筑工地、货运车辆、交通道路等产生的扬尘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,非法倾倒等问题突出。
为加强大气及扬尘污染防治,坚决遏制非法倾倒等乱象,三河街道按照“源头管控全覆盖、刚性执法严查处”的工作思路,坚持标本兼治,强化联防联控,构建起过程全覆盖、管理全方位、责任全闭环的扬尘污染防治体系,大气污染防治和扬尘治理工作水平持续提升。
一、过程全覆盖,构建不留空白的扬尘防治体系
(资料图片)
一是源头严管。依托新都区大气及扬尘智慧监管平台,将辖区内所有项目工地全部纳入监管,督促项目单位负责人按照“十必须、十不准”要求每日开展视频巡检,将湿法作业、裸土覆盖、出入冲洗等要求列为项目每日巡检规定动作,
压紧压实项目单位扬尘防治主体责任;加强建筑工地、闲置空地、园林绿化、露天焚烧等污染源日常监督检查和普法宣传,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、第一时间处置。今年以来,发出《责令改正通知书》20份,处罚工地、露天焚烧等违法行为5起。
二是过程严查。严格落实“日巡查、周执法、月通报”工作机制,每日安排执法人员在辖区重要过境道路设卡检查运渣车辆,重点检查超载、冒载、遗撒、车身不洁等道路扬尘污染行为;完善环卫保洁精细化作业规则,加强日常清扫保洁,预警天气则加密作业频次。通过重拳出击、常抓不懈,有效遏制了路面扬尘污染行为发生。今年以来,检查运渣车辆300余台次,作出处罚2起,晒水面积26万㎡/日。
三是末端严控。为防止非法倾倒,对建筑垃圾排放、消纳严格实行备案制度,单位或个人在排放、消纳建筑垃圾之前,必须到街道进行备案,如实申报方量、车辆、运输线路、消纳场地等信息,并缴纳扬尘保证金,街道指派人员现场勘验通过之后发放备案登记表。尤其是锦城绿道等大型土方项目,在项目动工之前,对项目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,纳入重点管控。通过从严管控,街道辖区内非法倾倒、非法填埋等违法乱像得到有效遏制。
二、管理全方位,打造严查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
坚持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”,强化组织凝聚合力,部门、街道、社区齐上阵,上下谋事一盘棋、干事一条心,形成扬尘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。
一是街道社区,同向发力。建立街道、社区两级网格化监督管理工作机制,包片负责、全域覆盖,“白+黑”24小时开展巡查,确保问题发现在一线、处置在一线;构建“责任科室+责任社区”齐抓共推的环境问题处理机制,对群众反映或督查发现的问题,实行台账清单管理,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社区,由街道分管领导亲自交办,限期整改、验收销号,处置情况纳入社区年终考核,作为奖补资金、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,实现扬尘问题“发现—处置—监督”全闭环。
二是部门联动,汇聚合力。坚持“扬尘”“安全”两手抓、两手硬,主动对接公安交警、交通运输、综合执法等部门,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,形成治理工作合力;建立部门线索移送、通报机制,对发现本单位无权处置的违法行为,及时进行抄送;借助天府蓝扬尘智慧监测平台,快速锁定违规倾倒运渣车辆,通过各部门联防联控,严查重处,大幅提升了扬尘治理实效。2023年开展联合执法17次,移送线索2条。
三是多元参与,凝心聚力。充分发挥环卫工人贴近一线、人员众多优势,建立执法机关、环卫公司协作联动机制,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,明确处置规则,高效处置施工工地、运渣车辆扬尘污染问题,通过环卫工人发现扬尘问题4起。推进“两拆一增”“金角银边”综合治理,引导建设单位、企事业单位平整闲置空地6处,增加绿化2000平方米。(胡宜奎)